Search

【#Patreon國際關係進階📖】在「新香港」,「恐怖份子」忽然成為政權不斷重複的關鍵字。想起七年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Patreon國際關係進階📖】在「新香港」,「恐怖份子」忽然成為政權不斷重複的關鍵字。想起七年前,我曾就「恐怖主義」的定義怎樣應用在香港,才不致於被以偏概全的政治化使用,與雷鼎鳴教授商榷。現在重溫,也不覺過時。理解以下理論,也能明白Sogo刺警案,和學界定義那些針對平民的「自殺式恐怖襲擊」迥然不同。

在學界,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學者丕平(Robert Pape)的著作《Dying to Win》頗負盛名。這本書建立了一個數據庫,記錄1980至2003年間全球發生的「全部」315宗自殺式恐怖襲擊,提出這種襲擊並非源自宗教,而是源自民族主義,包括主張獨立的分離主義。

近來,亦有香港學者推薦此書,例如經濟學者雷鼎鳴教授認為「丕平理論」是對「港獨」可能發展成恐怖主義的警號:「若將來有一萬幾千人是他們的擁護者,他們在小圈子中也可發展出極端思想,把其他的七百萬人視作愚民順民,那誰也不能排除他們演變為恐怖分子的可能」。然而「丕平理論」在國際關係界充滿爭議,以之論證「港獨恐怖主義」會否出現,或會有所偏差。「丕平理論」及其應用性的主要問題,先可概括為七點......

⏺全文見Patreon
https://www.patreon.com/posts/53281218
▶️南深圳一週年呈獻:「武官治港」與「改土歸流」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WuKPvJ4RqQ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